新闻资讯

行业动态

王坚:“算力”有望解决城市治理难题

来源:电子游戏平台添加时间:2020/06/13 点击:

 
 
王坚:“算力”有望解决城市治理难题  
 

王坚

“假定城市的规模和需求不变,我相信未来只需要现在1/10的水、电和土地,就足以让一个城市生存下去。这一过程中,算力是城市转变的新动力。”近日,在第四期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论坛 (FITEE Forum)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如是说。

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城市发展,王坚认为历经了三个阶段:“马”力时代、电力时代和算力时代。

“自罗马起,有了建设城市要修道路这一理念,还率先把马带入城市。随着交通不断发展,逐渐形成了路网。130多年前,纽约将电引入城市,伴随电力而来的基础设施是电网。与道路和路网、电力和电网相似,算力阶段有两样东西非常重要:数据和基础设施。而这个基础设施就是‘城市大脑’,它能给一座城市带来强大的计算能力。”

王坚介绍,城市大脑包括三个核心要素:一是城市大脑是城市的新的基础设施;二是数据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新资源;三是算力是城市新的能源动力。“电网建立是因为当时电的发明,城市大脑的引入则是因为城市数据资源的积累。”

依托这些数据,“城市大脑”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利用城市数据资源探索新的发展方式。

以杭州市的城市大脑为例,王坚深入探讨了算力介入城市治理的优势。

比如,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难题。杭州机动车保有量将近300万辆。从传统的交通控制工程理论看,这个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交通情况。研究不堵车和堵车的情况下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数量更具说服力。

于是研究人员利用城市大脑的算法对车辆进行了调查。分析的结果发现,在不堵车的情况下,道路上只有20万辆机动车行驶。即使在堵车的高峰期,数量也仅增加了10万辆左右。

换言之,从城市资源配置的角度看,真正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一下子从300万直接降为了30万辆。

为此,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“在途量”,计算城市每条道路的在途量或是解决问题的症结。

“杭州市内交通道路的里程数为2000多公里。为什么多了10万辆车,道路就从不堵车变成堵车了?”王坚的思考又进了一步。

他表示,如果重新思考整个系统,其实就是时空资源配置问题。“修路是解决空间问题,那么城市的时间资源,即被大大浪费掉的时间,就涉及到了信号灯问题。也就是说监控摄像头看到的交通流量,从来没有变成信号灯的配置方案。”

同时,他表示,考虑城市大脑时,还应考虑一座城市内部数据的流通和计算能力的分享。

据了解,城市大脑应用于城市治理后,曾经在各大城市中拥堵排在第四位的杭州,到2018年排到30名以外。

在王坚看来,在算力时代,城市智能在节省时间、治病、停车支付、旅游等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,这将有利于整个城市系统效率的提高,城市大脑实际上做的就是这件事情。“以后每分钟城市大脑都为你计算,这是真正的算力时代的开始。”(本报记者程唯珈整理
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20-05-21 第3版 信息技术)